本周(11月18日 - 11月22日)IPO节奏:多板块项目注册生效情况
<股票配资公司>本周(11月18日 - 11月22日)IPO节奏:多板块项目注册生效情况股票配资公司>
本周(11月18日-11月22日)IPO节奏:
1、批文
本周继续有2个项目注册生效。827新政以来,一共有102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主板36家,科创板18家,创业板48家。
北交所本周无项目注册生效。827新政以来,北交所有39个项目注册生效,其中2024年以来有17个。
827新政以来,从2023年9月1日那周到2024年5月24日那周,除个别特殊情况外,每周都是2个项目注册生效;从5月31日那周到国庆前,每周只有1个项目注册生效。从国庆后第一周开始,又恢复每周2个项目注册生效。
如果二级市场一直能维持在3000点以上,预计批文节奏也将维持目前的水平。这样,每年就是100个IPO和50个北交所ipo报送材料,这个基本上就是大家面对的总的市场容量。
本周市场上又出现传言,说首批邀请制名单已经确定了,有60家。如果确实如此,那每年就只有40个IPO开放给非邀请制企业。而邀请制企业大部分会聘请头部中介机构的头部团队,这样的话其他团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业务了。
但对于这个传言,我们猜测(没有内部消息,纯猜),半真半假。真的一方面是,首批邀请制名单可能确实已经确定了,因为下个月是今年最后的IPO集中申报季,邀请制政策出台已经好几个月,今年没有实现首批企业申报,领导年终总结不好写。假的一方面是,可能没有60家那么多。因为一共就100个项目,60家走绿色通道,40家走普通通道,这个比例有点失衡——你看头等舱和经济舱的比例大概是多少。一种可能性是,各地推荐上来的项目有60个,但不可能最终都能入选。
话说回来,年龄大的好处,就是不容易看见一些新政策就激动。这么多年,IPO给了各类企业绿色通道(业内的说法叫“即报即审,审过即发”),从新疆西藏企业到西部企业,到贫困县企业,再到独角兽企业,现在又是被发改委、工信部认定的科技企业,到底给融资方和投资方解决了什么问题,到底有没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知道有没有做过评估。
2、申报
本周无新受理项目。
11月15日,杰理科技已经向北交所报送了申请材料,但到目前尚未受理。
杰理科技是业内比较知名的“IPO钉子户”:2017年第一次报主板,2018年撤回;2018年第二次报主板,2019年撤回本周(11月18日 - 11月22日)IPO节奏:多板块项目注册生效情况,期间被抽中现场检查;2021年第三次报创业板,2022年撤回,这次是第四次。
由于多次申报,公司虽然还未上市,但已经披露了2014年以来十年的业绩。10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从2亿增长到30亿,净利润从3,000万元增长到6亿,其实比10年来上市的大部分公司表现要好。
3、上会
本周胜科纳米科创板项目上会获通过。根据预告,下周无项目上会。
本周北交所无项目上会。根据预告,下周宏海科技将上会。
宏海科技主要从事空调结构件、热交换器、显示类结构件等家用电器配件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预计2024年净利润6,500-7,000万元。公司基本上只有5家客户(前五大收入占比95%),其中美的、海尔占比60%以上。公司与美的、海尔的业务采用双经销模式,即主要原材料钢材、铜管、铝箔也向他们采购,导致他们既是公司主要客户也是主要供应商。
正如我们之前多次所说,这是一个监管比较喜欢的项目:行业周期性较弱,2B直销,客户供应商集中度都比较高,客户供应商简单易核查。但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金属加工厂,靠压榨员工和外协厂赚钱,不一定是好的投资标的。
4、终止
本周终止审查项目2个。
天助畅运主要从事以疝修补产品为代表的普通外科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已于2023年6月通过上市委审议,但一直未提交注册。公司在我国疝修补片市场占有率排第三,但这个市场过于细分,2022年营业收入仅2.2亿元。撤回可能一是因为目前营业收入仍低于3亿且复合增长率低于25%,二是医疗器械行业本身就是827新政以来撤回的重灾区,三是公司85%以上的收入来自传统经销模式,目前也不太受监管欢迎。
泰丰智能主要从事液压元件及电液集成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已于2023年6月通过上市委审议,但一直未提交注册。公司曾于2020年申报科创板撤回。公司科创属性确实很难论证,但从公开信息看,还是符合创业板的定位和规模的,本次撤回原因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