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来自能量饮料的收入分别为82.11亿元

图片

4月3日,东鹏饮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表示,其上市所募资金将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全国化战力,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及并购机会;加强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持续实现产品品类拓展;以及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对东鹏饮料来说,近年来业绩逐渐上市,2023年推出的东鹏补水啦逐渐打开了运动饮料的市场,但目前其依旧依赖能量饮料。在拓展品类的发展战略下,其研发费用的体量与增速远不及销售费用,能否推出更多爆款饮品也存在隐忧。

而在大量理财的同时,东鹏饮料负债也在不断攀升,此时抛出东鹏饮料赴港上市计划,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01

依赖能量饮料与线下经销商

据东鹏饮料招股书,其收入从2022年的8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5%;净利润从2022年的14.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52%。

按产品类别来看,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来自能量饮料的收入分别为82.11亿元、103.54亿元、133.0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6.6%、91.9%、84%。运动饮料的收入从2023年的3.93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4.95亿元,收入占比从3.5%提升至9.4%。

东鹏饮料表示,运动饮料的增长源于新推出的运动饮料东鹏补水啦,其自推出第二年录得收入近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80.4%。

其他饮料产品的收入从2022年的2.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0.23亿元,收入占比从3.3%提升至6.5%。显然,东鹏饮料正在减轻对能量饮料的依赖。

东鹏饮料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通过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但从费用来看,东鹏饮料对研发的投入远不及销售费用。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的经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4.49亿元、19.56亿元、26.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6.01%;研发费用分别为4375.5万元、5439.1万元、6267.1万元,复合年增长率19.68%。

研发费用的体量和增速明显低于经销及销售费用,东鹏饮料能否推出更多品类饮料也让人担忧。

从渠道来看,东鹏饮料高度依赖于经销商。2022年-2024年,东鹏饮料向经销商销售产生的收入分别为75.8亿元、99.12亿元、136.07亿元,分别占收入的89.2%、88%、85.9%;重客收入分别为7.35亿元、11.06亿元、17.44亿元,分别占收入的的8.6%、9.8%、11.%。线上渠道目前占比仍然较小,2024年其收入4.45亿元,占比仅2.8%。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东鹏饮料拥有超3000家经销伙伴和覆盖全国且深度下沉的约40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的销售网络,累计投放冰柜数量约30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一直流传对东鹏饮料向经销商压货的讨论。2024年末,东鹏饮料的合同负债47.61亿元,同比增长82.59%。东鹏饮料表示,主要是由于因即将到来的春节备货而产生的预收货款增加以及随着业务量增长计提的销售返利与折扣增加。

具体来看,2024年末,东鹏饮料的预收款为28.97亿元,同比增长135%;销售返利与折扣18.64亿元,同比增长35.48%。

在招股书中,东鹏饮料表示,管理庞大的经销网络日益复杂,这可能会增加运营风险。随着继续扩大地区版图,可能更难以与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协调及确保品牌和销售战略的贯彻执行。可能出现市场渗透率不理想、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或声誉受损。此外,竞争对手可能会向经销商提供更优惠的条款或更有力的激励措施,如果无法留住经销商或吸引新经销商,市场占有率和收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若经销网络出现任何中断或效率低下的情况,可能会阻碍产品供应,损害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并对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东鹏饮料的全国化也需要持续投入。在招股书中,东鹏饮料表示,东鹏品牌诞生于广东省深圳市,公司以广东省作为产品区域扩张的大本营。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自2017年起连续八年东鹏饮料在广东省功能饮料市场销量排名第一。于业绩记录期内,除广东区域外全国其他区域的收入占比由50.1%上升至56.9%。

2024年,东鹏饮料拥有3193名经销伙伴,其中广东仅264名。

东鹏饮料表示,全国化战略推进和销售渗透仍然有巨大空间,2024年,东鹏饮料的功能饮料产品在广东省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7.5升,而在全国其他省份的人均年消费量约为2.1升。

02

一边理财一边融资

近几年来,东鹏饮料“沉迷”理财投资。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东鹏饮料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余额分别为42.59亿元、18.91亿元及52.74亿元,主要为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4月2日召开的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东鹏饮料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度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保证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110亿元的范围内择机购买理财产品,购买原则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使用期限自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2025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日止,在上述使用期限及额度范围内,资金可以循环滚动使用。

而在2024年度,东鹏饮料股东大会批准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85亿元的范围内择机购买理财产品。一年过去,东鹏饮料可以用于理财的金额提高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东鹏饮料的定期存款有28.89亿元,受限制银行存款902.5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3.28亿元。

有钱且大额理财的东鹏饮料,负债也逐渐增高,东鹏饮料的借款(包括流动和非流动部分)从2023年末的30.16亿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65.51亿元的借款(包括流动和非流动部分),东鹏饮料表示,这些借款主要用于支持扩大经营及提高资金效益。

据东鹏饮料在A股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其带息负债总额从2023年末的33.45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66.5亿元,有息负债比率从52.89%增加至86.46%。

一边大额理财,一边债务攀升,也引发了市场的疑问。有观点认为,东鹏饮料可能在利用“大存大贷”模式进行资本运作,即以企业信用获得低成本贷款,同时将经营利润通过分红等方式向股东转移,最终把偿债压力留在公司。

2021年-2024年,东鹏饮料分别进行现金分红12亿元、8亿元、10亿元、13亿元,2024年上半年也进行了10亿元的现金分红,这些分红大部分进入了创始人家族里。

东鹏饮料在财报中表示,股东林木勤与林木港是兄弟关系,与股东林戴钦是叔侄关系;股东鲲鹏投资的有限合伙人林煜鹏是林木勤之子,股东陈海明、股东鲲鹏投资的有限合伙人陈焕明,是林木勤配偶陈惠玲的兄弟。2024年末,林木勤在东鹏饮料持股49.74%;鲲鹏投资持股6.44%;林木港、林戴钦均持股5.22%。

目前,东鹏饮料的增长依赖于能量饮料与渠道扩张,能否靠赴港上市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