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被套后为何死扛?散户死扛原因竟有这些

<股票配资公司>股票被套后为何死扛?散户死扛原因竟有这些

上周,之前的老同事老刘告诉他,他是今年初入场的新手,但不幸的是,截至上周五(12月27日)国庆后,他持有的一只创业板股票,今年以来下跌已超40%。

老刘说,中途有几次想割肉换股,但套得太深,一直下不了手,结果只能死扛到底。

股票解套方法_股票解套方法视频直播_股票解套方法和技巧

事实上,类似老刘这种,在股票被套后选择死扛的散户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观察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厌恶损失

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高于对同等收益的喜爱程度。当股票被套时,卖出就意味着确认损失,这会给散户带来强烈的心理痛苦。于是,散户宁愿选择通过死扛,等待股价回升来避免这种损失的实现。

例如,一个投资者以 10 元每股买入股票股票解套方法,股价跌到 8 元时,他会觉得只要不卖,就还有机会回到 10 元甚至更高,从而避免承认自己每股已经损失 20 元的事实。至于能否回到10元,以及多久才能回到,也就不会考虑太多。

2、极度自信

许多散户在投资时对自己的判断过度自信。他们相信自己最初买入股票的决策是正确的,只是市场暂时出现了波动,长期来看股票必然会上涨。比如,有些投资者看好一家新兴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认为其在行业竞争中最终会脱颖而出,即使股价短期下跌,也坚信自己的判断,不愿意止损。

3、锚定效应

散户通常会把买入股票的价格当作一个 “锚”。他们会一直以买入价来衡量自己的投资是否成功。当股价下跌后,他们的思维被锚定在买入价上,总觉得股价应该回到这个价格才合理。

例如,投资者买入股票的价格是 5 元,即使股价跌到 3 元,他们还是会以 5元为参照标准股票被套后为何死扛?散户死扛原因竟有这些,认为股票有很大概率会反弹回这个价格,而忽略了当前的市场情况和股票的真实价值。

股票解套方法和技巧_股票解套方法_股票解套方法视频直播

4、缺乏止损意识

大多数散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投资教育,不了解止损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在股票投资中,合理的止损可以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扩大。在很多人看来,不卖就只是浮亏,一旦卖出股票就意味着亏损,而没有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止损,亏损可能会越来越大。

5、交易成本考虑

股票解套方法和技巧_股票解套方法视频直播_股票解套方法

众所周知,频繁买卖股票会产生交易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税等。对于一些散户来说,他们认为如果频繁卖出股票,尤其是在亏损状态下卖出,这些交易成本会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损失。因此,他们选择死扛,希望股价回升到一定程度,能够覆盖交易成本并实现盈利。

6、对未来预期较高

有些散户对所持股票的未来,有着较高的期望。他们可能通过某些信息,听说公司的一些潜在利好消息,如新产品研发、并购重组等。这些消息让他们相信股票未来会有较大的增值空间,所以即使当下被套,他们也愿意死扛等待这些利好消息的兑现。

肯定很多人想问:主动解套和死扛到底,到底哪种方法更好呢?

对此,估计没人能够做出整齐划一的回答,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在此,我给出几个解套方法,供大家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第一、止损解套法

即当股票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时,果断斩仓卖出,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这是一种比较果断的解套策略,适用于判断股票走势已经明显不利于自己,且没有反转迹象的情况。

举例,以 5 元 / 股的价格买入股票,当股价跌到 4 元 时,结合技术分析(如股价跌破重要支撑位)和基本面分析(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等情况),投资者判断股价还会继续下跌,此时就可以考虑以 4元 的价格止损卖出。

第二、补仓解套法

投资者在股票被套后,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或股价企稳时,继续买入同一只股票,通过降低平均成本来解套。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准确判断股价后续走势,否则可能会越套越深。

举例,投资者以 10 元 / 股买入 100 股,总成本为 1000 元。股价跌到 8 元 / 股时,再买入 100 股,此时总成本变为(1000 + 8×100)=1800 元,总股数为 200 股,平均成本就变为 9 元 / 股。如果股价回升到 9 元 / 股以上,投资者就可以解套。

股票解套方法和技巧_股票解套方法视频直播_股票解套方法

第三、高抛低吸法

利用股票价格的波动,在股价反弹的高位卖出部分股票,在股价下跌的低位再买入回来,逐步降低成本,最终达到解套目的。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对股价波动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换股解套法投资者卖出被套的股票,买入有上涨潜力的其他股票,通过新股票的盈利来弥补之前的损失。这需要投资者对市场上不同股票的走势和潜力有较好的分析能力。

第四、死扛等待法

投资者在股票被套后,不采取任何操作,等待股价自然回升到成本价以上。这种方法风险较大,需要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价值有坚定的信心,并且要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