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中国股市繁荣原因分析:基本面与泡沫的博弈
2014-2015年中国股市繁荣原因分析:基本面与泡沫的博弈
很难说清,2014-2015年的股市繁荣最初的起始原因是什么。在2014年下半年,股市的上涨是有其合理原因的——股市自2009年触及3400点高位以来,已经连续熊了5年,创业板在2013年走出了一波不错的行情,许多股票估值相对便宜盈利趋于增加,互联网等行业的创新正在大大改善中国经济的面貌。
然而,2014年开始股市的高歌猛进(一年的时间从两千点上涨到五千点)让许多人认为过去一年的上涨完全脱离了基本面,专业人士纷纷寻找其中的原因。股市的繁荣使得股票作为一种资产与其对应的企业财产在各个层面上完全脱节。人们纷纷赋予企业经营美好的前景,并为这前景付出高昂的价格——许多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创始人几辈子经营业绩的总和。在繁荣的股市,唯一让人感到有兴趣的就是股价的上涨。只要股价上涨,今天的投资明天就可以赚钱,赚钱如此容易,以至于许多人都相信,不投资股票等于浪费手中的储蓄。
无论人有多么理性,在金钱的面前,欲望都会完全压过理性。更何况,2014-2015年的牛市为投资者(或者投机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工具,通过融资交易或者配资,投资者只需要支付保证金,就可以在牛市中数倍地放大自己的收益。
场外配资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地产生,这些公司大多数是由所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办。在一年多之前,那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在将其从网上通过发售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募集而来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如今他们发现了一个更加好玩的游戏,那就是为股票投资者提供资金,收取大约14%左右的收益。这些配资活动许多通过类似于恒生电子公司提供的一种名叫HOMS系统的软件来完成。有了这个软件,毫无技术背景的高利贷业者都可以很容易的开设一家股票配资公司。(编辑注:13日晚,证监会证实当天证监会组织稽查执法力量赴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核查有关线索,监督相关方严格执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
银行也涉足了股票配资这一领域。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类似,银行表外资金也在寻找安全可靠的资产类别,以替代传统的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他们同样找到了股市。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二级市场的结构化配资业务被银行表外部门视为一种安全的投资,因为它由在正常情况下随时可以变现的股票和保证金作为担保。
场外配资公司和银行资金认为,这些放出去的类贷款完全可以随时要求归还。由于许多投资者难以在券商融资交易中获得足够的杠杆,他们转而寻求银行和场外配资公司。在2015年初,后两者的贷款成本远远高于券商融资8.5%的平均水平,达到9.5%和14%。这为寻求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金提供了广阔的出路。
随着股市的上涨,这种贷款越来越被视为一种无风险的贷款,并且其收益率远超出国债数倍而不止。源源不断的资金通过上述途径流入股市,帮助投资者通过保证金交易购买股票。在经济萎靡的2014-2015年,实体行业许多公司甚至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金,转身就将其资金放出去进行投机。他们通过贸易借入美元、通过经营活动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有的企业更加冒进,他们不仅仅满足于配资自己的那点利息,转而直接投入股市。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赚钱办法了。
市场上不断有人警告,过高的融资余额将使得股市变得十分危险,因为这走高是由杠杆推动,其在下跌时亦会十分猛烈。一旦后续买入的资金不足,股市就如悬河般直泻而下。2015年6月18日,两市融资余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27万亿,几乎接近理论水平的上限。反过来看2014-2015年中国股市繁荣原因分析:基本面与泡沫的博弈,股市已经上涨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它以一种近乎夸张的所谓无风险投资充分吸引了所有愿意贷款给投资者的资金,它已经没有前进的道路,它将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也许许多人看到了这一点什么是股票配资业务,但是他们已经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或许自己的股票能够在其后独善其身。然而,《纽约时报》在1929年的某篇社论中就谈过这样一句话:“行情火爆时期一个众所周知的特点就是,火爆行情终究会以一种令人不快的古老方式结束,而这一观点几乎不可能得到人们的承认。”
紧随其后的是泥沙俱下,高杠杆投资最后必然走向一个流动性的陷阱。如果我们有记忆的话,在离我们不远的2年前,类似的事情早已发生——商业银行非标类资产管理在期限错配和杠杆中运用的极致,最终导致了2013年6月“钱荒”的出现。在投资领域,人们几乎没有记忆,历史一再重复,也许这就是宿命。